这两年来,我经常刷到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,买房亏了多少钱的帖子,分享自己高位站岗的痛心经历。
其实我身边很多朋友,赶在2019-21年这个期间,买了房子,这样的例子,我着实是听过太多了。
和我差不多年龄,在这个时间点买房,就是人生赶到这个阶段了。
那个时候我们大学毕业没多久,家里有条件的,就考虑给孩子买个房子,作为婚房。
而且房子当时一路走高,大家也都想着急迫买,怕后续房子涨的更高。
真能买上房子的,也都是小有积蓄的。
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,当初努力的一批人,就这么因历史的浪潮而亏损。
自然,这批人里,也不排除,有的考虑用于投资,去投资房产。一方面去赌房子有更好的增值空间;另外也是期望,把房子租出去,实现一定的现金流。
然后就有很多人高位站岗了。
但其实,买住宅的人,并不是最惨的。
最近我发现一批人,亏得比较惨的,当属投资商铺的。
这批人,才算是真正的高位站岗。
之前和朋友沟通过,发现投资商铺的,其实并不是少数。
有一句俗语,所谓一铺传三代,躺着吃利息。但真要投资了商铺,会发现,现实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。
我有个同事,她妈妈就买了商铺。她妈妈手头有一笔钱,放在手里吃利息觉得低。
就想着找一个更好的吃息工具。
当初,她们当地,要建一个新的商场。然后经人介绍,她妈妈就接触到了那个项目。
开放商和销售自然会宣传,商圈怎么好,客流量多么大,租售比多么有吸引力,而且开发商还承诺包租。
由此我同事妈妈就花了小40万,在前几年拍板,买下来一个铺面。
那个时候,房价跌幅还没这样明显。外加上,通过宣传来看,投产比确实诱人。40万,实际每年租2万左右,那算下来,岂不是20年即可回本,还能白赚一套房。
但实际买下来,痛苦就来了。
首先买下商铺,算上各种税费、中介费等,就花了小几万,再加上贷款的成本,就仍进去了50大几万。
再加上,实际商场开业后,商铺出租并没有那么稳定。
即便前几年,开放宣传包租,但到期后,依照小城市当地的客流,空置率会比想象中还要高。
并且经过疫情几年,实体生意愈发难做。预期的租金根本没达到,实际上每年只能租8千多。
这样算下来租售比2%都不到。
当然最最难受的是,一旦买了商铺,再转手卖掉,付出的成本,是远比住宅要高的。
而且,当房子价格往下走的时候,商铺会跌的更为残酷。我同事的妈妈买完后第一年就考虑卖掉。
结果几年来,每次问,几乎2-3万往下跌。
这么一算下来,近乎腰斩。
看起来,似乎和买房差不多。
但商铺难受的是,如果你本身不打算做生意,租不出去,你还不能居住,就要完全空置。
更何况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,商铺的价值,是和经济活跃度、消费挂钩的。
投资商铺的难度,要比普通住宅要高的多得多。
之前我和我朋友讨论过,现在到底什么线下生意好做。得出的结论是,只有那种绝对核心地段,人流量大,且刚需的买卖才好做。
比如说,我所在的地铁站,周围有3-4个地铁沿线,这个站换乘的人数众多,算是一个热门的地铁站。
而且呢,周围也是办公区,我每天上班,都要接受人挤人挤人的地铁乘车体验。
但即便如此,我每周溜达的时候都会发现,经常有店铺倒闭,新的店铺开业。
我所在地铁站周边,最赚钱的店铺其实就是早餐店,或者是几家水平还不错的快餐店。其余还能坚持一年的,就是那些经过市场检验的品牌,诸如肯德基、麦当劳、蜜雪冰城等等。
而我所在区域,已经算是上海较为热门的地段了,并不缺客流量和消费力,但依旧阻挡不了大多数店铺开不久的命运。
我查了下数据,2024年,国内有1.2万家大型门店倒闭,包括上千个知名品牌,诸如大润发、沃尔玛等大型渠道门店。
这些店铺倒闭,最核心的原因,就是现在大家的消费欲望,就是没那么强。
有关效果的数据CPI,从2023年开始,基本就在负值边缘徘徊。代表着,我们实际消费水平,已进入到通缩情况。
外加上,线上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异常迅猛的。
包括我自己,其实除非是那种刚需,一般不会去线下消费。就如外卖这些,即便会支持实体店的生意。但经过外卖软件等分利润,实际也挤压着门店的基本利润。
而且,很多城市,还处在商业冗余状态。
我以上海为例吧,我的感受就是,商场是真多。
我所在的周边,有着上海比较知名的商场环球港,但即便如此,我环顾1KM以内,还有着不下五家的商场。
之前看了个统计,上海人均商场面积,已经超过纽约、东京,绝对阔绰。
还记得我之前在市中心转悠,经常是走出这个商场,进入那个商场。有些商场即便处于黄金地段,但内部却空空如也,仅靠着偶尔几家流量店铺,才有点人气。让我回想起,我东北老家的商场惨状。
我们那多数的商场,真的是店员比顾客多,从我大学毕业离开后,很多大型商场接连倒闭。
以上呢,我讨论的还都是没那么残酷的。
真正投资商铺亏哭了的,是遇到了商场烂尾。
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博主写的,杭州烂尾的商场港龙城。
布局时,周边都是市值5-7万/平的楼盘,曾宣传百万客流、亿万消费。
并承诺签约15年,头年返租总价6%;次年7%。这数据一摆出,任谁能不心动。
结果现实是商场遇到了烂尾。
原本预计2018年初开业,到2023年试开业失败,又到2024年再次开业。期间被拍卖三次,市值直接缩水一个亿,被誉为杭州最惨的商场。
那些曾投资了港龙城商铺的,可谓经历了最惨痛教训。不仅面临产权的问题,而且商铺出租以及脱手,还值多少钱,都成了不愿提及的伤痛。
例如港龙城类似的商场,杭州不下于20家,一二线城市烂尾、停工的商场也不低于100家。
所以投资商铺若遭遇烂尾,会比住宅更恐怖。
住宅尚有修复的希望,一旦商铺烂尾了,那就面临着毫无价值,只得空等躺平的无奈。
其实无论是投资商铺,还是房产,核心的诉求,就是想获得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。
但依照目前的行情看,商铺已经变成了纯粹的高风险资产,要付出比买住宅,更大的挑选难度。
更何况,房子的时代,早就过去了。
记得从2022年开始,我们就和大家反复去强调,房子的时代过去了,如果手头有多套房,真可以考虑卖掉,然后换更好的保值增值的工具。
如此照做的朋友,应该都避免了房子被套。
2022年的时候,很多地方的房子还没那么难卖。但现在,如果手里有房的房东,应该能感受到,卖个房子到底有多难了。
而且那个时候,如果买到3.5%的储蓄险,锁定3%以上的利率,绝对算得上赶上了时代的红利。
当然,现在这个低利率环境下,也并不是没有好的办法。
就是现在的吃息神器——快返型年金险。
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这个方案。
就是30岁的老王,手头有一笔闲钱,就可以通过快返型年金险,实现稳定吃利息的效果。
比如说老王卖了一套房子,有150万,买了某款快返型年金险。
那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出这个金融房产的特点。
第一个是收租。
收租方面,老王从第5年,就能领回本金的7.5%作为租金,150万就是能拿回11.25万。
接着从6年后,每年领2.4%左右的利息,就是3.6万,算下来每个月就是3千元的租金,只要不退,每年就能一直收租,永不断租。
虽说看起来,大概只有2.5%的租售比。但相比于国内大多数房子,已经算是比较高的租金了。
更何况还不愁出租,不担心租不出去。
第二个是从增值效果。
从第3年后,产品就始终有超过本金的现金价值。
这笔钱呢,如果遇到急事,可以考虑退保取出来花。
如果说我们手头真有房产考虑卖房的话,不仅会有额外的费用,而且卖房的周期还会长,并且很难以预期的价格成交。
当然这种方式,和真正的房子比起来,最重要的还是省心。
无需担心找不到租客,还要花时间、精力装修,以及很多额外费用。也不用担心,房子跌幅,后期贬值等问题。
风雨无阻,定期领钱,一套稳定增值,带来稳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。
无论是从收益、灵活还是安全方面,都是妥妥的吃利息神器。
这段时间,快返型年金险也颇受到大家的好评和认同。
当利率降至1以下的时候,我们还能稳定拿到2.5%的利息,算是一个不差的结果。
比起风险极大的商铺,这一套金融房产,是真香。
今天早上,我刷知乎,发现有个问题。就是有关理发店的数据,提到了,2024年全国倒闭的理发店超过30万家。
这个倒闭数量,还是远超我想象的。
其实我家附近,就有很多理发店。各个店铺之间,间隔也不算远,经常一个街道,好几家理发店。咱就说,真有这么多理发需求嘛,需要这么多店。
今天和大家分享的,最核心的就是,想要投资商铺的,真要认真考虑一下。毕竟真要买错了,可就是,一铺坑三代了。
如果对我文章提到的方案或产品感兴趣,可以在文末留言,或者直接扫以下二维码,让我们顾问老师一对一为你讲解下。
华生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